

摘要:美國正式終止了價值低於800美元的進口包裹關稅豁免。此舉將全面影響跨境電商、供應鏈和消費者成本,尤其衝擊Shein、Temu 等依賴直效郵件模式的企業。 #美國關稅#電商供應鏈#Shein #Temu #消費者成本
自2025年8月29日凌晨起,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(CBP)開始對所有進口包裹徵收正常關稅,不再區分貨值、來源或運輸方式。根據路透社報道,來自外國郵政機構的包裹將在六個月過渡期內適用統一稅率,每件包裹80至200美元,根據原產國關稅區間而定。
這意味著自1938年設立的「最低限度免稅政策」(de minimis)正式終結,該政策在2015年將免稅額提升至800美元,曾是跨境電商快速發展的支撐。
白宮貿易顧問彼得·納瓦羅強調,這項政策旨在堵住“致命漏洞”,減少芬太尼等違禁品流入,同時為美國財政部帶來可觀收入。美國紡織組織全國聯盟則稱這是“歷史性勝利”,有助於保護本土就業和製造業,防止快時尚企業利用豁免規避關稅。
數據顯示,聲稱享有免稅政策的包裹數量從2015財年的1.39億件激增至2024財年的13.6億件,相當於每天近400萬件。
這項變更對Shein、Temu(拼多多) 等依賴中國直郵的電商平台衝擊尤為明顯。此前,它們透過免稅政策避開了大量關稅成本,形成了價格優勢。隨著豁免取消,零售分析師預測電商商品價格將上漲,與沃爾瑪等傳統零售巨頭的成本差距將縮小。
美國海關數據顯示,光是自2025年5月對中港包裹取消豁免以來,就已額外徵收4.92億美元的關稅。未來FedEx、UPS、DHL 等快遞公司將直接代收關稅,而外國郵政則需在2026年2月28日前過渡到基於貨值的正式徵稅模式。
此舉在市場引發兩種情緒:
謹慎與觀望:電商、物流和快時尚股可能承壓,投資人擔憂消費端價格上漲削弱需求。
產業利好:本土紡織與製造業可望迎來政策紅利,相關企業股價或受提振。
整體而言,市場正處於短期陣痛與長期轉機的博弈階段。
從投資角度,需關注:
風險防範:跨境電商股與消費科技股短期承壓。
結構性機會:美國本土製造、紡織與物流科技領域或因政策扶持而受益。
中性策略:保持組合平衡,既不盲目追高受益板塊,也不恐慌拋售電商龍頭。
關稅政策的變化正在重塑電商與供應鏈格局。理性評估風險,把握結構性機會,將是投資人應對動盪的關鍵。
想第一時間掌握全球市場風向與投資機會?追蹤我們BrokerHiveX ,取得最新深度解析與即時資訊!
BrokerHivex 是一個金融媒體平台,顯示來自公共網路或使用者上傳的資訊。 BrokerHivex 不支援任何交易平台或品種。我們不對因使用此資訊而產生的任何交易糾紛或損失負責。請注意,平台顯示的資訊可能會延遲,用戶應獨立驗證以確保其準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