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摘要:在加密貨幣產業快速演變的十餘年間,Huobi(火幣,現更名為HTX) 一直是繞不開的名字。作為早期「四大交易所」之一,Huobi 曾一度佔據全球市場前列。然而,隨著合規要求升級與監管趨嚴,Huobi 的發展軌跡逐漸走向複雜化。近期,Huobi(HTX)再次被多國監理部門與產業平台點名,引發投資人對其資金安全與長期前景的擔憂。
發售日期:2025年9月1日
2013 年成立:Huobi 於中國北京創立,曾是中國市場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平台之一。
2017 年退出中國大陸:因中國政府禁止ICO 與交易所,Huobi 將總部遷往新加坡。
2019–2021 年:註冊地先後變更至塞席爾、加勒比海地區,業務逐漸轉向全球化。
2023 年更名為HTX :官方宣稱是“全球化戰略升級”,但外界解讀為“品牌漂移”,以弱化中國市場的監管壓力。
👉 業內人士認為,頻繁的更名與註冊地變動,暴露出Huobi 在合規身份上的脆弱性。
雖然Huobi 並未在美國直接面向零售用戶,但其全球營運結構仍被SEC 與CFTC 間接關注。
美國市場對加密平台的合規要求極高,目前Huobi 未獲得任何正式執照。
2023 年,日本金融廳(FSA)點名Huobi 以「未獲許可經營」為由發出警告。
此後Huobi 收購了Sakura Exchange以試圖合規進入日本,但仍需持續接受嚴格監管。
證券委員會(SC)在2023 年將Huobi 列入投資者警示名單,原因是「未經許可的證券活動」。
投資者被提醒避免使用該平台進行加密交易。
金融管理局(MAS)對Huobi 提出更嚴格的AML(反洗錢)合規要求。
儘管總部曾遷往新加坡,但Huobi 一直未能拿到完整的本地牌照。
隨著歐盟MiCA(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框架)即將全面實施,Huobi 是否能獲得牌照成為關鍵問題。
目前Huobi 在歐盟的監管地位依舊模糊,未能出現在公開許可名單中。
👉 這些事實顯示,Huobi 在全球多地的合規狀態仍不明朗。
在Reddit、Twitter、Telegram 等社群,以及第三方權益平台上,投資人針對Huobi(HTX)的投訴主要集中在:
提現延遲
有用戶反映提交提現申請後,等待數天甚至數週仍未到帳;
官方客服回覆多為“系統維護”或“合規審查”,但未能給予明確時間表。
帳戶凍結
部分投資者稱資金被暫時凍結,理由通常是「異常交易」或「KYC 審查不通過」;
但用戶普遍抱怨審核過程缺乏透明度。
客服效率低下
郵件溝通耗時過長,部分用戶回饋問題未實質解決;
官方Telegram 社群雖活躍,但更多是管理員的統一回應。
👉 這些情況與高風險平台常見的「出金難、溝通差」模式高度一致。
WikiFX :在其Huobi 頁面展示了交易產品和平台規模,但同時標註“中等潛在風險”,提醒用戶注意合規性不足。
TraderKnows :指出Huobi 多次更換註冊地,疑似存在合規套利;並提及其邀請碼註冊機制存在資金盤嫌疑。
BrokersView :將Huobi 列為部分市場的“未受監管平台”,警告投資者提高警覺。
儘管表述方式不同,但三家平台的共識是: Huobi(HTX)的營運合規性仍存在重大不確定性。
目前,全球對加密資產的監管明顯收緊:
美國:對交易所的AML/KYC 要求前所未有嚴格。
歐洲:MiCA 框架2024–2025 年全面落地,加密企業必須取得執照。
亞洲:日本、韓國、新加坡都在強化授權制度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Huobi 若無法取得核心市場的牌照,未來可能面臨業務收縮甚至被迫退出部分地區。
作為早期「四大所」之一,Huobi(HTX)仍在全球加密市場中保有一定影響力。然而,其頻繁更名、跨地域遷移、缺乏明確牌照,以及投資者關於提現和帳戶安全的投訴,讓它始終處於高風險關註名單。
⚠️投資提示:
投資者在選擇Huobi(HTX)時,應確認其在本國是否持有有效監理牌照;
對「提現延遲、帳戶凍結」類投訴保持高度警覺;
建議優先選擇FCA(英國)、ASIC(澳洲)、MAS(新加坡)、NFA/CFTC(美國)等權威監管許可的合規平台。
結論:Huobi(HTX)在合規與市場定位上正處於關鍵轉折期,投資者切勿被品牌歷史和知名度迷惑,應以監管透明度和資金安全為首要考慮。
BrokerHivex 是一個金融媒體平台,顯示來自公共網路或使用者上傳的資訊。 BrokerHivex 不支援任何交易平台或品種。我們不對因使用此資訊而產生的任何交易糾紛或損失負責。請注意,平台顯示的資訊可能會延遲,用戶應獨立驗證以確保其準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