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摘要:SpaceX 正在迎來關鍵時刻:其第十次星際飛船(Starship)試飛即將從德克薩斯州星際基地發射。這款232 英尺高的超重型助推器與171 英尺高的飛船上半部組合而成的火箭,將嘗試實現可重複使用的里程碑。
2025 年8 月23 日,美國德州星際基地,SpaceX 的星際飛船被成功堆疊在超重型助推器之上,準備進行第十次試飛。發射時間定於美國東部時間週日晚間7:30。這次飛行不僅是馬斯克長期推動的「火箭可重複使用」計畫的關鍵一步,也關係到NASA 2027 年載人登月任務的進展。對SpaceX 來說,這項發射更是檢驗自身能否真正邁向深空探索與商業化應用的節點。
今年,星際飛船的多次試飛並不順利。兩次初期爆炸、第九次飛行的太空故障,以及6 月導致碎片飛入墨西哥領土的大規模測試爆炸(資料來源:路透社報道),讓SpaceX 的「測試至失敗」開發模式承受了巨大的外界質疑。但馬斯克依舊堅持快速迭代,在龐大的星際基地生產線上不斷推出改良機型。最新版本的太空船配備更大推力、更強隔熱罩與改良襟翼,旨在解決過去重返大氣層時被高溫撕裂的弱點。如果這次驗證順利,將為未來可重複使用的基礎。
本次任務將涉及多個關鍵環節。助推器將不再嘗試以機械手臂返回發射台,而是選擇在墨西哥灣進行軟水著陸,以驗證備用引擎配置的穩定性。同時,太空船本體將在分離後點燃引擎進入亞軌道,模擬釋放Starlink 衛星並進行再入測試。在印度洋上空的再入階段,將重點考驗改良後的隔熱板與襟翼能否承受極端高溫與氣壓。 SpaceX 在官網聲明中指出,這項飛行設計有意將結構推至極限,以便為後續大量生產與復用收集最真實的數據。
星際飛船的意義早已超越單次發射。它既是NASA 登月計畫的重要承載工具,也是SpaceX 商業模式轉型的核心。馬斯克計畫利用其超大運力發射新一代Starlink 衛星,以提升全球寬頻服務能力;同時,星際飛船的複用成功將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,為商業航太市場建立新的產業標準。資本市場對SpaceX 的估值已居全球航太公司前列,而這次試飛無疑會成為投資人觀察未來成長性的分水嶺。
這次試飛既承載了巨大夢想,也伴隨高風險。連續失敗的經驗曾讓部分投資人動搖,但星際飛船的潛力依然激發著市場的憧憬。短期來看,失敗的可能性依舊存在,任何一次爆炸都會引發波動;但從長期視角出發,如果SpaceX 能逐步實現復用並保持技術迭代,其在商業航天、衛星通訊乃至火星探索的佈局都將進一步鞏固。對投資人而言,理性或許比情緒更重要:既要看到長期的巨大機會,也要意識到階段性不確定性,適度維持觀望與分散風險,才是穩健的策略。
SpaceX 的星際飛船試飛,是一場科技與夢想交織的高風險實驗。
想第一時間掌握全球市場風向與投資機會?追蹤我們BrokerHiveX ,取得最新深度解析與即時資訊!
BrokerHivex 是一個金融媒體平台,顯示來自公共網路或使用者上傳的資訊。 BrokerHivex 不支援任何交易平台或品種。我們不對因使用此資訊而產生的任何交易糾紛或損失負責。請注意,平台顯示的資訊可能會延遲,用戶應獨立驗證以確保其準確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