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摘要:隨著美國即將對印度商品全面徵收高額關稅,兩國貿易談判仍在僵局。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強調必須維護農民與小型生產者的利益,拒絕在農業與乳製品領域讓步。分析人士警告,若關稅全面生效,印度經濟成長今年與明年將各減少0.8 個百分點,同時削弱印度「全球製造業中心」的吸引力。 #印美貿易#關稅政策#俄羅斯石油#全球製造業#投資前景
孟買8 月23 日消息,在美國準備對印度商品全面加徵高達50% 的關稅之際,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表示,與華盛頓的談判仍在繼續,但新德里必須堅守「紅線」。他在新德里《經濟時報》論壇上直言:“我們在談判中設定了一些底線,必須維護和捍衛”,並特別強調農民與小型生產者的利益。
美方的措施主要針對印度增加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行為。 25% 的關稅已先行生效,餘下25% 將在8 月27 日啟動,這將成為美國對印度實施的最高關稅之一。原定於8 月25 日至29 日的美國貿易代表團訪印已被取消,降低或延後關稅的希望因此破滅。
印美雙方的貿易摩擦並非首次。今年早些時候,印度因不願開放其龐大的農業與乳製品產業,導致雙邊談判破裂。根據公開數據,印度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超過1,900 億美元(資料來源:路透社,2025),但農業問題一直是雙方最難調和的領域。傑尚卡爾強調,印度有權根據「國家利益」做出決定。
凱投宏觀(Capital Economics)的分析師警告稱,若美國的高關稅措施全面落實並長期存在,印度今年與明年的經濟增速都將受到0.8 個百分點的拖累。報告也指出,長期來看,高關稅可能削弱印度在全球製造業版圖中的競爭力,動搖其「全球製造業中心」的吸引力。
在外交層面,印度官員批評美國對其購買俄羅斯石油的擔憂「選擇性適用」。傑尚卡爾直言,中國與歐盟等其他主要買家並未受到相同壓力,而歐洲與俄羅斯的貿易規模遠大於印度。他還批評美國總統唐納德·川普“前所未有的公開外交政策”,這種高調風格與傳統務實的國際貿易方式大相徑庭。
關稅陰影下,市場對印度經濟的前景分化。部分投資人擔憂製造業吸引力下降,資本流入可能放緩;但也有觀點認為,印度憑藉龐大內需和年輕人口結構,仍具備長期成長潛力。理性來看,短期內印度出口面臨衝擊,但若能在談判中保持底線並探索替代市場,仍有可能逐步消化外部壓力。對投資人而言,更適合採取審慎觀望、分散配置的策略,而非因一時衝突而過度悲觀。
印美貿易摩擦或許只是全球格局變化中的一環,但對投資與經濟影響深遠。
想第一時間掌握全球市場風向與投資機會?追蹤我們BrokerHiveX ,取得最新深度解析與即時資訊!
BrokerHivex 是一個金融媒體平台,顯示來自公共網路或使用者上傳的資訊。 BrokerHivex 不支援任何交易平台或品種。我們不對因使用此資訊而產生的任何交易糾紛或損失負責。請注意,平台顯示的資訊可能會延遲,用戶應獨立驗證以確保其準確性。